台灣布袋戲
布袋戲自古以來一直是台灣人最熟悉、最多人愛看,也是國內外人士、老少雅俗最容易親近「把玩、共賞」的傳統戲劇,以閩南語演出,場上多數角色由主演一人述說的台灣布袋戲常見有二種:(1)源自中國福建的「古典掌中戲」,偶小(高30cm)生動細膩,使用木雕彩樓戲台,鑼鼓音樂,演出以傳統故事為主;(2)掌中戲在台灣落地生根後,演師為求發展迎合本地觀眾喜好,將掌中戲加以改良創新的「金光布袋戲」(偶高45cm以上),採用造型誇大戲偶,大量電子聲光特效,大型華麗布景戲台,以自編武俠故事為主,演出方式富自由風格,60年代黃俊雄更將金光布袋戲引進電視台創造97%高收視率及萬人空巷盛況,所謂「金光閃閃,瑞氣千條,轟動武林,驚動萬教」是最貼切形容。
(3)近年拜科技之賜,再發展出「電視布袋戲」,電影般效果,創新精緻美型大偶(高80cm,重約2kg造價高昂),更是吸引年青戲迷的目光,並產生一股粧扮布袋戲角色風潮,甚至吸引國外青年(中國、日本等地均己有Fans),前景看好。「金光布袋戲」因為是「台灣擁有最多表演風格、最具活力的戲劇」,也是擁有最多喜愛觀眾、易於國際推廣、台灣特有的傳藝(大陸沒有,世界唯一)等條件,於2006年行政院新聞局票選「台灣意象」活動中獲得第一名,但不論新舊布袋戲都是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!布袋戲包含了:本土文化、藝術、娛樂等代表意義。
敘舊布袋戲園
「敘舊布袋戲園」為實現「推廣在地文化,開創現代生活偶戲」創店理念而成立的戲團,戲團初期懇請老師教導及演出,開班授課招集同好,在餐館採用傳統上演下看方式演出,因來賓多是「親子」和「外國人士」,發現有不易接受台語、不曾接觸戲偶等問題,陳老闆原只從旁觀察學習,為突破困境陳老闆決定自己擔任團長上場演出,邊演邊苦思解決困難及發展之道,終研發出全國首創具「互動、驚奇、歡笑、體驗」特色的布袋戲,及陸續加入運用掌中戲偶、金光戲偶、電視木偶、COSPLAY、國台外語等多素材較傳統表演更豐富,例如:「主秀表演」會有聲光特技、有趣情節和觀眾互動,讓觀眾驚呀笑聲不斷,或是精美木偶會走出戲台,觀眾可以近距欣賞布袋戲之美;「布袋戲介紹」會示範台灣各種戲偶,教觀眾操偶技巧;「來賓上台表演」請觀眾上台飆戲,體驗布袋戲表演樂趣,如此難得演練經驗,可以讓觀眾帶回無數精彩畫面,對「台灣意象」留下生動印象!尤其讓非專業觀眾進戲台表演體驗,是台灣布袋戲300年來首團創舉。
|